第28章 如何了解“护城河” (第1/3页)

加入书签

只要是对价值投资有一定了解的小伙伴,都应该对“护城河”这个概念耳熟能详了。

这个概念由巴菲特提出,他在很多封广为人知的《致股东信》中,都反复表达过同一个理念——一家伟大的、真正值得投资的公司,必定要具有牢固且持续的护城河。

但究竟什么才算得上是“护城河”?

巴菲特其实没有给出过系统的定义。

于是,市场上就有很多专业人士基于自己对巴菲特观点的理解,对“护城河”理论进行了深度的探讨和研究,赋予了它丰富且多样的外延和内涵。

比如其中最有影响力的着作,就包括着名的晨星公司前主管Pat Dorsey写的《巴菲特的护城河》。

他在这本书里总结了无形资产、转换成本、网络效应、成本优势四种护城河,但是也有批评者认为:

他忽略掉了很多重要的护城河,而且“成本优势”或许应该被看成是护城河带来的结果,而不是护城河本身。

那么,我们究竟该怎么定义和理解护城河呢?

笔者在对很多相关的分析文章和书籍进行梳理的过程中,发现了一个非常有创见性的思维框架,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从根源上理解护城河从哪里来、达成了什么结果的关键问题,也就很容易由此推开,清晰地梳理各种可能存在的护城河类型。

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
一、护城河从哪里来?

我们都知道,护城河的存在能让公司的经营和发展如虎添翼,但是那些有护城河的公司,都是通过什么办法获得这些护城河的呢?或者说,一家公司应该怎样构建自己的护城河?

高度概括地来讲,一家公司可以通过两个方式来构建护城河:

要么独占某种生产要素,要么独占某种生产关系。

拥有了其中的任何一点,就可能让公司实现更高的营业收入,或者更低的成本(也可能两者皆有),从而在同行竞争中取得明显的优势。如此一来,护城河就出现了。

(一)独占生产要素

所谓生产要素,说白了就是某种资源,公司如果能实现对某种生产要素的独占,就能形成资源垄断类型的护城河。

无论这种资源是劳动力、技术、资本……都能让公司基于这些别人得不到的东西,来做出别人做不了的产品/服务(或者能以更低的成本做出更好的产品/服务),从而创造出别人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↑返回顶部↑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

其他类型相关阅读: Backrooms后室探索笔记 霍格沃茨:格林德沃家的叛逆小獾 来自一万八千年前的恐惧 终极高校英雄之七十二魔神 重生之我是暴君 热血传奇之玛法寻真 叶罗丽之重生归来,我依旧爱你 被神选中打天下 综影视:祖龙杀疯了,我负责躺赢 红夜危机,异变后世界 原神:史莱姆的提瓦特之旅 联盟:下路的神,我带你进世界赛 新弹丸论破 真人逃杀副本 斗罗:绑定随机系统后唐三气疯了 原神之阿贝少 一直都如初见 斗罗2:和霍挂比金手指后成团宠 微熹的角落 奥术征程